第025-印月琴維修紀事
原由
琴主是在泰山學彈時認識的朋友,因為地震而傷琴面,所以回到我手上待修。
琴式非正統,是仿台灣早期的斫琴人所斫的琴。其式有仲尼的端莊,而更加簡約大方,非常耐看。為了簡約,我還將冠角藏在灰漆之下。雖然會減少琴尾邊角線上漆的包覆,但是對於面板的保護還是在的。
這床琴是壬午年時合的。而且還記錄了一段小女的成長歷程,『女兒子希三歲五個月,愛管家』。如今看到琴內的記錄,頗感溫馨暖流。子希如今已經是二十一歲五個月了。
圖:No025-20201107-14-龍吟落款-S
圖:No025-20201107-15-龍吟落款-S
一、維修前觀察
1、此琴面的傷,是古琴傾倒,琴面朝下碰撞地面所形成,一、二絃的絃路上,漆面被琴絃壓傷了兩處,在一徽與十徽處。
圖:No025-20201107-04-一徽之傷-S
圖:No025-20201107-05-十徽之傷-S
2、除了這兩處傷外,其餘都完好無傷。可見琴主是位非常溫柔心細的人。
3、兩雁足有點鬆動,一絃外側雁足空隙較大,也一併整理。
4、琴主想好了琴名「印月」,也趁這一回的整修,落下琴名。
二、整修經過
1、先將琴絃卸下,然後將壓傷的灰漆挖開清創。可以感受到灰漆是相當的硬實,可見當年雖是自學古琴髹漆。但是對於生漆的觀念是正確的,如何幫助古琴的思考也是正確的。
圖:No025-20201109-01-清創-S
2、這床琴用料是梧桐木,輕軟而韌。撞擊之下,凹陷頗深。雕刀往下清創,就感受到梧桐纖維的韌。清創必須將碎裂的灰漆,儘可能的挖除,才能修補完整。
3、清創完成後,先在桐木上上一層生漆固胎。
圖:No025-20201109-02-上漆固胎-S
4、先用木灰填補,讓深孔變成淺孔。
圖:No025-20201110-02-填木灰-S
5、木灰乾後,清理使有一定的深度,然後點漆上粗鹿角霜。
圖:No025-20201114-06-上粗鹿角
6、隔日(11/15)漆乾後,將粗鹿角霜刷除淨,再點漆上粗鹿角霜。
圖:No025-20201115-05-粗鹿2
7、漆乾後,在鹿角霜上再點漆覆蓋住。
圖:No025-20201116-02-蓋漆
8、漆乾,準備填細鹿角霜灰,灰中調了
些顏色,以配合原琴漆色。
圖:No025-20201118-01-上細灰
9、檢查雁足,有點鬆動。將鬆動的面,先用竹片和灰漆增厚,待修琴的最末期,再來磨調。
圖:No025-20201118-04-雁足增厚
10、第2次上細灰,再增厚漆灰厚度。
圖:No025-20201123-02-2上細灰
11、待2次細灰乾後,填上面漆,待乾。
圖:No025-20201124-05-上面漆
12、透漆充份乾了後,水磨磨平,但還有細小的坑洞,得再填一回面漆。再耐心等待。
圖:No025-20201130-04-水磨
圖:No025-20201130-05-再上透漆
13、再用 #1200 磨石水磨,仍有見到細小的坑洞,而且在其他地方也有凹痕。於是再補透漆。
圖:No025-20201210-01-有凹
上圖可看出在七絃徽外有三個凹點。
圖:No025-20201210-04-再補透漆
經過審視之後,將碰傷處與其他凹點,都用透漆點補。待乾後在磨平。
14、磨後仍未平,再補。
圖:No025-20201215-01-再補透漆-S
15、待漆乾的時間,開始整理雁足與琴體的平穩。也將鋼絃尾段換成綿線,方便上絃。
圖:No025-20210115-03-整理雁足-S No025-20210115-04-鋼絃尾部改繫繩-S
16、漆乾水磨還有細小凹陷,再補。
圖:No025-20210115-05-再補透漆-S
17、終於是沒凹洞了,整平琴面,要將補漆磨平,又儘量不傷到原漆,難度真的是翻三倍以上。然後就是最後一道整個琴面的面漆,最是關鍵,厚了起皺,薄了會磨破。這種煎熬只有手藝人才懂得的。
圖:No025-20210130-02-琴面透漆-S
18、02/08 面漆乾後進行水磨,直接#2000。雖是小心謹慎,還是磨破。索性就全將面漆再磨除,重新上面漆。估量第一次的面漆為舊漆有再加稀釋,致使漆面厚度不足。所以這次直接使用新的透漆,看漆薄會不會厚些。
圖:No025-20210222-01-再上面漆-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