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11月22日 星期日

培凱無名琶維修紀事

 培凱無名琶維修紀事

 

原由

此琶在庚子年初,與汾雅琶一同交付浮塵整修。琶主為阿義兄之好友,亦是好古之雅人。

 

此琶為台南斫琶師黃太郎先生所斫。培凱欣賞黃先生斫琶手藝,特由南管名家蔡清源老師陪同,親訪選琴,滿室的琵琶,獨鍾情這把未完成的作品。黃先生癡迷於斫琶,卻突然過世,南管人皆錯愕不已。

 

黃先生既已仙逝,琶未及細修和落款,於是委余整理收尾,無名仍賦予無名也。

 

 

、維修前觀察

1、無名從背面觀之,端莊大方,有圓勢 (圓頂較上),整體線條流暢。全琶僅有批土,沒上面漆,所以為灰白色。

圖:培凱-20201118-01-


2、側面看曲項較短些,琶頸厚而鳳尾較平勢,沒有脊樑。

圖:培凱-20201118-12-鳳尾


3、三才用螺片、四相十品用玳瑁、八駿則用塑片。

圖:培凱-20201118-08-八駿


4、絃軫看似蘇拉維西條紋烏木,鋸銼痕甚多,而軫首未嵌貝珠,也無標記絃軫記號。鳳嘴不整而岳山頗低。

圖:培凱-20201118-11-軫首


5、覆手未知何木,看起來像雞翅又無雞翅特有的木紋。但是木色暗沉,纖維密實,想必是相當硬的木料。做工也工整。桐面無染黑。

圖:培凱-20201118-05-覆手



6、培凱委修的重點為:

A、整絃路,有銑音。

B、八駿換黃牛角片。

C、全琶髹生漆。


二、整修過程

 

1、要處理所委託的三項整修,都得會影響到背漆。所以就從去掉補土開始。

圖:培凱-20201126-07-除補土 


汽車補土普遍被使用後,南琶的製作,就大多採用為標準的工法了。我修過的老琶,看過是用漆灰補土的,印象中只有兩把。大約是民國六十年的怡情和更早的青雲修無名琶。

 

要去掉汽車補土,實非易事,粉塵多,下刀力量小了挖不掉,力大了又怕傷木。

尤其是鳳尾部份,角度很多,又有木料紋理的問題,很難入手。花了不少時間力氣才將鳳尾和曲頸給處理好。

 

鳳尾的用料,是偏軟的白木。有杉的年輪,卻有杉所沒有的塊狀細胞壁。

圖:培凱-20201128-13-鳳尾的木料


鳳嘴部份,使用的是木粉較黑較硬的木料。

圖:培凱-20201128-09-鳳嘴紫檀

接著就是去除桶身的補土,因為是大片而平整,於是就借用電動器具輔以粗砂紙,以節省點力氣。

圖:培凱-20201128-03-除完下段桶身


看這桶身的木紋,也不是慣用的福杉,而像是梧桐,可是整支琶的重量又不像是梧桐的輕。

 在琶頸部有一個小節點,好在這節點在偏桶身開始放大的地方。若是在頸中最細處,那強度就堪憂了。還有,這個節點的深度也不知,希望只是淺節。

圖:培凱-20201128-04-頸部有一個小節點


而面板邊緣的箍籐,是去皮的籐條。正統的用料無誤,然而沒看到有釘孔的痕跡。應該是用膠合的工法。

圖:培凱-20201128-06-箍籐


2因故停工了許久,今天再繼續維修。

今天要處理的是銑音的問題,仔細的觀察和量測,判斷絃路上是哪一個點的問題,找到徵結點,才不會失誤,

初步的設計是,墊高岳山、一相和二相,並且造出高低落差來。三相識情況,希望能夠無需動到。

 

先將岳山假墊高到預設的高度。

圖:培凱-20210107-00-墊高岳山-S

然後小心將第一相分離開來。四相玳瑁皮下用的是竹材,黏合用牛皮膠。

圖:培凱-20210107-01-取下一相-S


圖:培凱-20210107-03-相座以竹材-S

將殘膠清理乾淨,也將兩側八駿取下。這第一相,有點歪斜不正。

圖:培凱-20210107-05-一相有歪斜-S

將第一將黏合一片福杉木片,以增高約 2mm 。第二相同樣的工法增高約 1.5mm

圖:培凱-20210107-04-一相加墊福杉-S

這回將八駿取下後,感覺得有點像是牙片,可是又看不到牙材特有的生長紋。為了慎重起見,將八駿用砂紙磨過,聞到的不是塑膠味而是琺琅質的味道,用極細的砂紙打磨又能出現寶色的光澤,看來應該是牙片了。這副八駿的顏色較偏白色,可能是屬於白牙,所以生長紋較不明顯。

圖:培凱-20210107-10-八駿可能為牙材-S

將桶身上的塑料補土再清澈底些,發現上回看到頸部的小節點,竟然是個死節,清掉補土現出個小孔洞,是個壞消息。而且另一側第三相下方,出現了一個疑似的蛀孔。這兩個頸部的小孔洞,大致在一個水平上相差約1CM。雖然是較靠近肩部,但是多少是這琶的一個隱憂。只能用生漆儘量的填補,強化。

圖:培凱-20210107-07-頸部有一小死節-S


圖:培凱-20210107-09-三相底下有蛀孔-S

在等待漆乾之間,先整修相位墊木和琴頸不順的地方。

圖:培凱-20210121-01-修整墊木-S


待漆灰乾後,再填一次,順便將鳳尾接合處有不平整的地方,一併填補。再等待漆乾後,用砂紙打磨,再用木工具將歪斜的部件儘量整得平正些。計有絃池左右兩側的寬度、鳳尾接合側的左右寬度、鳳嘴的形狀、人牌的貼木、曲頸的線條平整、四相與琴頸的接合平順等處。

圖:培凱-20210123-01-再補灰-S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圖:培凱-20210125-01-整平漆灰-S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5、絃路和琴體整修後,接著的工序就進入髹漆。此琴採用貼布工法為底,取其較薄而堅韌。再髹細鹿角霜灰,後髹黑漆為面漆。

 

5-1、在進行髹漆之前,先將不想沾漆的木質部份遮掩起來,然後先上一層固木漆。

圖:培凱-20210130-02-防漆布-S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圖:培凱-20210130-05-固木漆-S




5-2、固木漆乾後,開始貼布(選用天然綿紗,厚度約50)

圖:培凱-20210201-04-貼布-S        圖:培凱-20210201-05-貼布-S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
5-3、貼布漆乾後,用粗鹿角灰填補沒貼到布的地方,用細鹿角霜灰填布眼。

圖:培凱-20210204-01-用粗灰填補-S             圖:培凱-20210204-04-刮細灰填眼-S


5-4、漆乾後,再刮細灰。

圖:培凱-20210207-02-再填眼-S

















<  待續  >






2020年11月12日 星期四

第025琴維修紀事

 025-印月琴維修紀事

 

原由

琴主是在泰山學彈時認識的朋友,因為地震而傷琴面,所以回到我手上待修。

 

琴式非正統,是仿台灣早期的斫琴人所斫的琴。其式有仲尼的端莊,而更加簡約大方,非常耐看。為了簡約,我還將冠角藏在灰漆之下。雖然會減少琴尾邊角線上漆的包覆,但是對於面板的保護還是在的。

 圖:No025-20201107-01-全琴正面-S




這床琴是壬午年時合的。而且還記錄了一段小女的成長歷程,『女兒子希三歲五個月,愛管家』。如今看到琴內的記錄,頗感溫馨暖流。子希如今已經是二十一歲五個月了。

圖:No025-20201107-14-龍吟落款-S




圖:No025-20201107-15-龍吟落款-S




、維修前觀察

 

1、此琴面的傷,是古琴傾倒,琴面朝下碰撞地面所形成,一、二絃的絃路上,漆面被琴絃壓傷了兩處,在一徽與十徽處。

 圖:No025-20201107-04-一徽之傷-S




圖:No025-20201107-05-十徽之傷-S




2、除了這兩處傷外,其餘都完好無傷。可見琴主是位非常溫柔心細的人。

 

3、兩雁足有點鬆動,一絃外側雁足空隙較大,也一併整理。

 

4、琴主想好了琴名「印月」,也趁這一回的整修,落下琴名。


二、整修經過

 

1、先將琴絃卸下,然後將壓傷的灰漆挖開清創。可以感受到灰漆是相當的硬實,可見當年雖是自學古琴髹漆。但是對於生漆的觀念是正確的,如何幫助古琴的思考也是正確的。

圖:No025-20201109-01-清創-S

 




2、這床琴用料是梧桐木,輕軟而韌。撞擊之下,凹陷頗深。雕刀往下清創,就感受到梧桐纖維的韌。清創必須將碎裂的灰漆,儘可能的挖除,才能修補完整。

 

3、清創完成後,先在桐木上上一層生漆固胎。

圖:No025-20201109-02-上漆固胎-S




、先用木灰填補,讓深孔變成淺孔。

圖:No025-20201110-02-填木灰-S



5、木灰乾後,清理使有一定的深度,然後點漆上粗鹿角霜。

圖:No025-20201114-06-上粗鹿角


6、隔日(11/15)漆乾後,將粗鹿角霜刷除淨,再點漆上粗鹿角霜。

圖:No025-20201115-05-粗鹿2


7、漆乾後,在鹿角霜上再點漆覆蓋住。

圖:No025-20201116-02-蓋漆


8、漆乾,準備填細鹿角霜灰,灰中調了

些顏色,以配合原琴漆色。

圖:No025-20201118-01-上細灰


9、檢查雁足,有點鬆動。將鬆動的面,先用竹片和灰漆增厚,待修琴的最末期,再來磨調。

圖:No025-20201118-04-雁足增厚


10、第2次上細灰,再增厚漆灰厚度。

圖:No025-20201123-02-2上細灰


11、待2次細灰乾後,填上面漆,待乾。

圖:No025-20201124-05-上面漆


12、透漆充份乾了後,水磨磨平,但還有細小的坑洞,得再填一回面漆。再耐心等待。

圖:No025-20201130-04-水磨




圖:No025-20201130-05-再上透漆



13、再用 #1200 磨石水磨,仍有見到細小的坑洞,而且在其他地方也有凹痕。於是再補透漆。

圖:No025-20201210-01-有凹

上圖可看出在七絃徽外有三個凹點。


圖:No025-20201210-04-再補透漆

經過審視之後,將碰傷處與其他凹點,都用透漆點補。待乾後在磨平。

14、磨後仍未平,再補。

圖:No025-20201215-01-再補透漆-S

15、待漆乾的時間,開始整理雁足與琴體的平穩。也將鋼絃尾段換成綿線,方便上絃。

圖:No025-20210115-03-整理雁足-S      No025-20210115-04-鋼絃尾部改繫繩-S

     

16、漆乾水磨還有細小凹陷,再補。

圖:No025-20210115-05-再補透漆-S

17、終於是沒凹洞了,整平琴面,要將補漆磨平,又儘量不傷到原漆,難度真的是翻三倍以上。然後就是最後一道整個琴面的面漆,最是關鍵,厚了起皺,薄了會磨破。這種煎熬只有手藝人才懂得的。

圖:No025-20210130-02-琴面透漆-S


1802/08 面漆乾後進行水磨,直接#2000。雖是小心謹慎,還是磨破。索性就全將面漆再磨除,重新上面漆。估量第一次的面漆為舊漆有再加稀釋,致使漆面厚度不足。所以這次直接使用新的透漆,看漆薄會不會厚些。

圖:No025-20210222-01-再上面漆-S














<     待   續     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