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6月17日 星期一

飛鵬維修記事

前言:



圖:20060707-飛鵬出讓前回顧-01-A.JPG


1飛鵬是我收藏的第一把南管琵琶。當年到台北華聲南樂社跟吳昆仁老師與江月雲老師學南管時,就被南管琵琶玲瓏有緻的形態所吸引而著迷。某一天,趁著老師興緻不錯的時候,向老師表達想收藏一把好琶的願望。老師想了想,終於是答應了。說會幫我找一把上品的好琶。

2幾週後,老師拿出了飛鵬,問我喜不喜歡?

3、製作年代不知何時,是有一些老,但是被照顧得相當的好,桐面沒有任何的損傷(連最常見的甲傷都沒有)。漆面雖是化學漆,但是平整晶亮,不凡的漆工。

4、製作工藝更是上乘與用心。四相八駿九品用玳瑁,三才用青鮑貝拼花,琶銘用白珍珠貝,箍籐確實用籐皮,絃軫用毛柿木,做工規規矩矩。

5、琶銘印章白珍珠貝,屬名 劉文和作。此姓名,不知是原斫琶者,抑或是琶主人屬工所製。若是斫製者,也不知是何許人,專職斫琶人,抑或是絃友自斫?一切都未可知。只是我尚未見過有相似工法的南琶。絃友自斫的成份較大。

6、桐面完整厚實,天尺結構未見鬆脫,琶音強健,不爆不燥,具有成為好琶的良好基礎,當時也確實稍具老音。

7、後來陸續又收藏了幾支琵琶,而且也嚐試了斫琶,所以家裡並不缺琵琶。剛好華聲南樂社有絃友尋求好琶,因緣際會,就將飛鵬讓給台北的 黃玲雅 女士收藏了。

8、當我將樂殿樓修好後,卻傳來飛鵬在新主人的手上,斷曲項了。真是令人震憾的消息。認知中,飛鵬是有很強健的體魄的,怎會有現在就斷頸的可能!



檢視:

1、送回樂殿樓時也交換回來受傷的飛鵬。終於可以仔細的審視飛鵬的傷勢,也看看久違了的飛鵬。幾年不見,竟已有點滄桑之感。



圖:飛鵬維修-20130511-02-曲項斷裂-A.JPG


2、曲項的斷法與樂殿樓相同,但是琶頸留下的木料更薄些,木料尚稱強健。



圖:飛鵬維修-20130512-01-斷裂面-A.JPG


3、仔細看斷面木紋,白皙有亮澤,並非老朽之貌,符合我一直以來的認知。

4、後頸部有三四道淺撞傷。

5、琶銘右側的漆面起泡。

6、鳳嘴右側脫膠。

7、桐面稍見甲傷。



維修程序



圖:飛鵬維修-20130512-04-取下鳳嘴-A.JPG


1、將受傷的部件做分解,青鮑天牌取下、曲項取下、鳳嘴分離。殘留的舊膠痕清除乾淨。



圖:飛鵬維修-20130512-05-曲項試組-A.JPG


2、再將各部件試組,確保各部位的正確位置與密合度。



圖:飛鵬維修-20130512-07-加壓固定-A.JPG


3、上太棒膠,加壓固定。靜候三天,確保膠能完全乾透。



圖:飛鵬維修-20130521-01-木栓引孔-A.jpg


4、這次的引孔,我選擇 8m m 的鑽頭。著眼點是,琴頸部份的殘留部份較薄,而木材的纖維較強健。



圖:飛鵬維修-20130521-03-車相思木栓-A


5、木栓還是用我最愛的相思木,8mm,與引孔輕鬆密合。



圖:飛鵬維修-20130521-06-木栓整平-A


6、木栓的膠合,使用的是太棒膠。完全乾燥後,切斷整平。



圖:飛鵬維修-20130521-07-裂痕處除漆-A


7、曲項膠合後,上漆前得先將破裂的原漆剔出一道缺口,方便修補灰漆時的附著力。



圖:飛鵬維修-20130521-09-琴頸有輕傷-A.jpg


在琴頸部,發現了四道大小型式統一規則的撞傷。這原因或許是琴主有某種特殊的使用習慣使然,「引繩而絕之,其絕必有處」,不免令人懷疑,這次的斷頸,是否根源於此?



圖:飛鵬維修-20130530-01-天牌鳳嘴膠合固定-A.jpg


8、木栓處理好後,即用牛皮膠,蓋上天牌和鳳嘴。再用繩索綑綁加壓,候乾,



圖:飛鵬維修-20130603-01-曲項再補灰漆-A.jpg


9、將琴頸破損處,用生漆調灰填補。到這一步已是粗中細,第三道的灰漆了。等到它完全乾燥後,即可打磨堆光修飾了。




圖:飛鵬維修-20130622-01-曲項灰漆完成-A.JPG


10、等了一週才有時間細磨和推光,也剛好可以讓灰漆乾燥較充份些。

11、上絃試試,承受得住沒問題。再來就得琶主人的愛護和時間的考驗了。



圖:飛鵬維修-20130622-03-完成圖背面-A.JPG


在把琴送回新主人手上前,再照一張留念。真是一把工藝水平很高的琵琶,希望以後的琶主人,都能欣賞到飛鵬的美,而更寶愛之。



< 完結 >

2013年6月7日 星期五

2013端午包粽子

時間:2013/06/01


每到端午節,就讓我想起一件陳年的往事。是老祖母每年端午必談的一件得意事。


話說光復前,家父還是孩童的年代。家中經濟並不富裕,甚至連小康都搆不上,僅得三餐溫飽耳。因為住家就在山海線分岔的火車站旁,家祖母就每天綁些粽子,讓父親到火車上走火車。重點是,每回都能很快的賣光光。


可是這件事,我從沒聽家父提起過。


十餘年前,家祖母晚年已無法再綁粽子了。不得不昇起危機意識,努力學習。


終於也傳下了家祖母的好風味,每到端午,親朋爭相索討。


 


近來工作相當忙碌,空餘時間也多在幫忙整理琵琶。


可是端午過節應景還是要的,包給一家老小吃粽子,開心啊!


 


圖:端午包粽子 001-大鍋-A



這口 生威"在我家已經有一段歲月了,在我的印象中,它是一直存在的。上面的木蓋子,據說是木工學徒的祖父親手作的。


魯肉餡蒸粽子,都是用它來完成。


今年的肉餡,就用了十斤的新鮮豬肉。是清晨五點,到市場挑的非冷凍豬肉。


 


圖:端午包粽子 004-木炊桶-A



我家的粽子是屬於北部粽,粽米則是先用木炊斗先蒸熟了,再拌炒。


蒸米就是用的這個木炊斗,福杉木料,一次可以蒸兩斤半的糯米。


 


圖:端午包粽子 007-各式餡料-A



餡料則是香菇紅燒肉塊紅蔥粒菜脯蝦米半顆鹹蛋黃(可加可不加)


特請老婆當我的二廚,一邊備料,卻一邊提醒我熱量普林值的。呵呵,一年一次嘛!只是解解饞。莫計較,莫計較。


這北部粽的備料真是煩瑣,每樣餡料都得拌炒到香氣出來才行。光是備料加洗粽葉就耗掉一整天的時間。


 


圖:端午包粽子 006-綁粽-A



隔天週日,從早上八點就開始綁粽子了。邀大姊回家來一起綁,她也是我家的粽子高手,手藝相當好。


相片中就是我綁的四角粽。


一邊炒粽米,一邊綁。到晚上八點,一共綁了二十五斤的糯米。合計約 250 顆的粽子。以往親朋好友分一分,常常所剩無幾,今年特意多綁多留些。小孩子愛吃,也方便生活應急。


 


圖:端午包粽子 010-糊南粽-A



我 和 太太也愛吃湖南臘肉粽,後幾年跟大姊學了枕頭粽的綁法,於是每年也都會綁湖南粽。


湖南粽的風味與北部粽,截然不同。清淡而香,尤其是做內餡的那一塊湖南臘肉,當臘肉煮到爛透時,整個粽子就充滿著臘肉的香氣。靜靜的品嚐,很令人意想不到的滿足。從這一點來看,那塊臘肉是全部的靈魂所在。非得好好挑選不可!


我太太則偏好內餡用鮮肉,也是不錯的風味。也可以鮮臘雙拼,隨意自在。


湖南粽還有一個小要點,那個鹹蛋黃是不可免除的。煮透了後,蛋黃化成沙泥,香氣也融合在粽米之間。搭配協調,口感滑順。我太太最計較普林質的,卻也堅持一定要鹹蛋黃。


這該怎麼說呢?一年吃一回嘛!別想太多。呵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