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維修前觀察
圖:樂殿樓修復-20130421-06-A
這一把南琶,民國八十初年浮塵在台北華聲南樂社跟吳昆仁老師學南管時,就見過這把老琶了。
吳老師很用心的調養這把老琶,可是,它的桐面實在是太老,九品處經過長期的使用與反覆重貼,使得桐面有點殘破不勝指力。於是商請鹿港 黃承祧 老師,幫老桐面做了神奇的開心手術。盡最大的努力,保留一塊老桐面!
後來,這把樂殿樓歸志恆兄所有。
就在 四月中旬接到志恆兄的緊急電話,告知帶樂殿樓出門,不慎跌倒,人無事,曲項卻斷裂,鳳尾脫落,需要修復。
這是老琶常見的損壞現象,每次遇到了都是一種挑戰。好友有難,當然是義不容辭了,當場允諾了下來。
圖:樂殿樓修復-20130421-01-A
04/20 麻煩在台北唸書的大兒子,將樂殿樓安全的帶了回來。斷頭的景象有點怵目驚心。
仔細的看,可以看到老桐面的開心手術。
圖:樂殿樓修復-20130421-04-A
曲項受損的詳細情況。
鳳尾脫落,曲項斷成兩截,天牌螺鈿脫落。此外並沒有其它的損傷。
說是挑戰,是因為,絃的兩端,是琵琶受力最大的地方,曲項部份由於加上槓桿原理,受力更大。然而因為用料的偏好,卻往往使得琴頸與曲項又是結構最脆弱的地方。
圖:樂殿樓修復-20130421-08-A
仔細觀察,相片中白色的部份,是前人的修補痕跡。而兩個圓凹底部,竟然不可思議的有兩個釘孔!正常的製作程序,是沒有出現的必要的。
鐵釘是補強,卻也是一種破壞。
兩次的斷裂正好都在釘痕處,右邊是舊斷,左邊是新斷。
二、修復過程
圖:樂殿樓修復-20130421-07-A
觀察這次的新斷痕,裂得很乾脆,沒有粉碎性骨折,兩個斷裂面相當的密合。這意味著,膠合後的情況會很優良。
膠著劑我選擇防水適合油性木的太棒3,上膠後加壓固定,使膠層越薄越好。待膠乾。
圖:樂殿樓修復-20130421-14-A
再來將曲項與鳳尾的接合面整理乾淨,上膠黏合,綑上綿繩加壓待乾。這時要注意密合度與正確位置。一旦黏合要再拆掉,就困難重重了。我還真不知道市面上是否有太棒3的除膠劑?
圖:樂殿樓修復-20130421-17-A
與志恆兄取得共識,為了加強斷裂曲項的強度,所以打一支木栓來加強。
這是屬於非常不得已的措施。因為打木栓之前得先用電鑽引孔,這個引孔本身就是一個破壞。破壞要最小,所以決定只打一支木栓。打的位置和角度,也要審慎評估。
木栓只能打一支,強度要最大,破壞要最小,所以決定使用強韌的相思木心材,直徑6mm的圓棒來做木栓(約小於琴頸寬幅的 1/3)。
第一支車出後發現有斜向木紋,捨棄,再另車一支完全直木紋的木栓。要注意的是,栓與孔要密合,栓粗了,會造成曲項開裂的壓力,栓細了,就無法第一時間承受絃的拉力。時間久了容易脫膠受損。
圖:樂殿樓修復-20130421-20-A
鳳尾膠合已經過一天了,才小心施行木栓的膠合程序。引孔內灌進太棒膠,插入相思木栓,讓膠溢出。確保引孔內佈膠確實。為了太棒膠能夠充份的乾燥,綿繩仍未鬆開。
04/25 看膠痕已經完全乾了,拆掉加壓綿繩,馬上張絃試琴。
志恆兄指力強,偏好用粗絃,這意味著,絃的張力更強,兩端的受力相對的也大。所以上起絃來,真是令人戰戰競競。
小心翼翼的張完了四條絃,結果是OK的,承受得了四條粗絃的拉力。
經過數次的調音,絃的張力才穩定下來,維持標準的音高。再經過兩天的觀察,在正常的拉力外 ,再加上些許的推力,結果也 OK!再來的就是交給時間和意外來考驗了。
圖:樂殿樓修復-20130427-01斷處脫漆-A.jpg
04/27 此次的意外,在曲項的斷裂處,漆層也剝落了。最後就來將脫漆嚴重的外觀做個整理。
圖:樂殿樓修復-20130427-05-二品加高-A.jpg
第二品的玳瑁皮,由於開心手術,讓它顯過低了,於是設法利用老竹皮來加以墊高。
圖:樂殿樓修復-20130429-06-補灰漆-A.jpg
這是補上灰漆的情形。
圖:樂殿樓修復-20130430-01-肩部傷-A.jpg
04/30 要整理乾了的灰漆時,發現一件悲慘的事了。
原本在琴肩的地方,漆外觀上有一修很細微的裂痕,本來以為只是表漆的乾裂。仔細一觀察,才驚覺一條裂痕竟然有新舊兩段,用手反向施加壓力,這下事情大條了,桶身木質一定傷到了。
急忙聯絡志恆兄,也迫不及待的打開補土層來看。
圖:樂殿樓修復-20130430-02-肩部木質舊傷-A.jpg
竟然存在著兩道裂傷舊痕,一細一寬。寬的部份中間還被填進汽車補土,長期的不平衡受力,再加上這次的摔震力量,從舊傷往下延伸了約 5cm 的新裂痕。
再來設法補救這個病灶吧!
05/01 剛好遇到勞動節,我是勞工有假可休。就來想方設法囉!
圖:樂殿樓修復-20130501-02-修琴肩-A.jpg
療傷就先得清創,無法再利用的腐木去除掉,結果清出了一個大窟窿來。
右邊的細縫好處理,膠和木粉就可解決,左側的大縫就得另外補木片了。
圖:樂殿樓修復-20130501-04-修琴肩-A.jpg
依著清出和修整的裂縫角度,削出一塊白楊木補片。
同樣的,角度要越密合越好,而且不能使裂縫的兩側產生壓迫力。然後膠合待乾。
圖:樂殿樓修復-20130501-06-修琴肩-A.jpg
膠乾之後,再依琴肩的幅度,削去多餘的木料。即完成了琴肩的修補。
圖:樂殿樓修復-20130502-01-修琴肩補木灰-A.jpg
再多等二十四個小時,確保膠能完全乾透。
然後試試其牢固的程度,固定桶身推拉鳳尾,OK!膠合處再沒有撼動。這樣就安心許多了。
用生漆調木灰,將破壞的補土補平來(我還是不習慣選用汽車補土)。
圖:樂殿樓修復-20130430-05-琶銘補漆作業-A.jpg
漆層厚,乾燥的時間就會拉長許多,等待的空檔,就來修飾一下整體的外觀。
樂殿樓外觀的最大問題是用白色的補土,黑漆稍有耗損,補土的白色就外顯了出來。以桶身邊緣與琶銘處最明顯。白色的螺鈿與白色的補土,感覺整個銘文都糊掉了。
原因是補土的高度高過於螺鈿的厚度,黑漆當然就容易磨損囉!改善的第一步,就是將銘文筆劃間的補土挖沉些,很耗時間的慢活。
接下來的工序,就屬於漆工的活了。
先調黃土灰,將琴銘的白底填平。一次不夠,隔日稍乾後,再補一次。
三天後,連著肩部的木灰,一道磨平。肩部的木灰孔隙稍粗,再填細灰。
漆薄就快乾,隔日即可 # 800 水砂紙打磨。然後擦漆,讓整支琵琶的顏色得以平均。也將原先磨損了的桶緣與箍籐,再著上黑色。加強其該有的保護功能。
圖:樂殿樓修復-20130509-01-完成背全-A
經過擦漆三道,簡單的推光澤漆一道。終於也將樂殿樓整修完成了。
張絃試彈。先張老絃,竟然有一點銑音!
相品絃路的高度沒變啊!鳳嘴覆手的高度也沒變,怎會如此呢?細究其因,最有可能的是,琴肩的傷修補好變強壯,琴頸挺得直了。
所以就繼續張其他絃,果然再加上三條絃的拉力,銑音就改善消失了。不過原先Q彈的特殊韻味,稍減了些,而略增點剛強味,彷彿樂殿樓變年輕了。是好事,還是壞事呢?這就耐人尋味了。(別誤會,樂殿樓琶音中的老味還是很濃的)。
而我是持前者正面的態度的。畢竟活得老,也要活得健康,是不是!
圖:樂殿樓修復-20130509-13-完成琶銘-A
琶銘經過整理,是不是也黑白分明,乾淨許多了。(可以和第一張照片對比一下)。
但是畢竟只是部份的修補,所以整個的漆面還是不平整的。而且擦上的生漆,是附著在原化學漆與汽車補土上,雖然有打毛處理,卻也拿捏不準可撐多久不會 “落漆”。
明日週末(05/11),就要送回琶主人手上了,趁著今晚,再多彈彈,享受一下老琶的聲音。
<< 完結 >>
挖! 真是太刺激~~~
回覆刪除[版主回覆04/30/2013 11:34:05]刺激?
御風啊!我的格子又沒有雲霄飛車設置可玩,怎麼會讓你有刺激感呢?呵呵。。。
好久都沒看到你的作品,又跑去玩甚麼新鮮玩意兒了?
下次來我家看,希望你不要昏倒~~~^_^
回覆刪除[版主回覆04/30/2013 11:58:29]難不成,你把復刻機給搞出來了!
嘿!嘿! 不只那一點點小裝置喔~~~~
回覆刪除[版主回覆04/30/2013 12:05:03]夭壽喔!事業搞這麼大,一定要找時間參觀參觀!
需不需要技工?我先排隊抽號碼1號應徵!
喔! 不缺技工,我一個人在電腦上調調設設,就搞定了~~~^_^
回覆刪除有要做100個以下作品複製鋪貨,就來找我代工!!!
[版主回覆04/30/2013 13:05:14]那麼,你要擴廠的時候,我抽的號碼牌一樣有效!
妙手回春,又是一把好琴!
回覆刪除[版主回覆04/30/2013 23:09:28]這把南琶, 真的是一把好琴.
不單只是因為它的 "老", 而是它的聲音夠好, 強而文雅又有Q感. 我也很榮幸, 因為我的工藝, 而能讓樂殿樓繼續傳唱下去!
怪不得有千年琴.難見百年琶.
回覆刪除[版主回覆05/01/2013 10:28:29]
任何的樂器,製、用、修各階段都得小心呵護。
尤其是歷任的琴主,都是琴的代言人,對一把琴的生命,也是有不可免的責任的。
琵琶的造型設計,存在著它必然的弱點,由其是南琶的用料講求,只會更讓百年老琶更顯傳奇了!大家一起努力,來為琴與琶盡一點心力吧!
每日相處.少了它若有所失.心神未寧...
回覆刪除希望經你巧技.樂殿樓能"撲斷骨顛倒勇".
[版主回覆05/02/2013 12:01:52]嗯!已經將肩傷修補完成了,充份乾燥之後試了試其強度,感覺還不錯。就快完成了,再忍耐一下。
至於是否能 “顛倒勇” ,這我也不敢打包票。我發覺”時間”雖然無聲無息的,可是它對木作品的催毀力道是很強的。我盡心做就是了,其他的就得交給時間來考驗囉!
感覺比修復老家具還困難 因為要考慮張力 又盡量不要影響音色
回覆刪除這把琴能被您這樣照顧 實在非常幸運
[版主回覆05/21/2013 00:09:27]斫琴是很辛苦的, 修琴也同樣累人.
不過呢, 就像樂迷喜歡木頭一樣, 喜歡了就會腸枯思竭, 無怨無悔.
能讓老琵琶繼續傳唱五十一百年的, 我也很高興.
以吳昆仁老師的名, 相信天上的老師也會高興的.
經兩周的彈操.聲音已無緊澀.恢復較預期快.甚至有潤實感.似勝以往的鬆軔.看來結構完整方是正道.任何因結構脫散所造成的疏鬆.皆非正音.蕉葉琴亦可證.巔倒勇可期!感謝不盡!!
回覆刪除[版主回覆05/24/2013 22:58:24]
操彈樂器是可以借由震動,來釋放樂器材質或工法所留下的應力,使得樂音能夠越加鬆活。當然,”時間”也是消除應力的要素之一。
兩周的時間就可以漸進恢復,可見您是很用功操彈。我總覺得樂器在您的手上,每天能快樂吟唱,樂器有情也是會很快樂的。
樂殿樓能夠健康的繼續往正確的方向發展,是我所樂見,也恭喜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