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

浮塵學車軹-211-長頸梅瓶

圖:習作017-20121027-01-作品合照-A



這個禮拜,仍然延續著上週的練習。為的是想要累積一些作品,好答謝別人的情份。


 


圖:習作017-20121027-03-相思梅瓶-A



直徑:71mm 高度:153mm


這個作品,將梅瓶的頸部拉長,折出一條領線。瓶口的口緣好像有點厚,少了一點靈巧,多了一分拙實。


 


這塊相思木的色彩,是淡黃與深褐相間。顯得輕快有文采。


 


圖:習作017-20121027-07-花梨印泥盒-A



直徑:78mm 高度:44mm


上週車給小兒子的花梨木銅鑼燒盒,沒兩天,就收到小兒子的實驗報告。結論是,口緣太薄,經不得摔,只掉到桌面上,就裂開了。難怪上週我就覺得哪裏不對勁。原來是沒注意到材質與設計的問題,這也顯示花梨木硬脆的特性。如果是用相思木來車製,我相信應該是不至於這麼慘吧!


嗯!下回找時間來試一下相思銅鑼燒。


 


沒轍了,自己車製時計設錯誤,趕快再補車一個吧!這次就特意將口緣留厚了,約 4m m ,期望能耐用些。還留了個開口大笑,也希望小兒子每天笑開懷。


 


圖:習作017-20121027-12-相思矮梅-A



直徑:79mm 高度:58mm


這個矮梅,應該看得出來,跟今天的長頸梅瓶是同一塊料吧!


造型上,將瓶口再縮小些,肩部的轉折誇張強烈些。整體的感受,就不同了。


 


超愛這種隨意而自由的變化,刀隨意走,意隨木走。彈刀幾次,下一秒該如何走都是未定之數。


 


很像手拉坯,只是土坯可以重塑,而木料是只有減不能增的,削掉一分就少一分,一切只能在懊悔中再尋求可能的契機。


 


這週就只有三件作品,只因為趕去參加了一場難得的盛會。


 


週日本想多趕些作品的,無奈已經沒了相思木粗柸。乾脆,作品少就少吧!欠人的就再多欠一週吧,先磨刀打粗柸了,是件頗累人的活兒!


4 則留言:

  1. 長梅瓶我倒覺得瓶口剛剛好 我比較喜歡底部的腰身在細一些!
    不過 除了造型各有所好 材料紋路的美也很吸引人 加上 線條順暢 只能按讚了..
    [版主回覆11/14/2012 23:02:39]小當家說的是, 若照傳統的梅瓶造型, 是應該小口小腰身, 呈現強烈的 S 型線條.
    不過我有一個不好的習慣, 就是捨不得多削一點木料. 這該算是我現在的盲點和障礙吧!
    感謝小當家的提醒, 繼續努力修行!

    回覆刪除
  2. 造型優美~
    有表現出相思木的線條,質感!

    [版主回覆11/14/2012 23:16:17]謝謝汪老師的鼓勵,
    曾有一次, 我太太還拿汪老師的相思花瓶, 數落我說, " 看人家的花瓶多麼有時尚感啊 " ! 而我只能拉著老臉笑著說, " 人家是家, 我是我 " ...這是真的, 呵呵呵....
    相思木的木紋質感, 是木頭天生成的, 與我無關啊! 只可惜的是, 相思木作品上總有或多或少的閃電紋出現. 真令人又愛又恨啊!
    汪老師有同感否?

    回覆刪除
  3. 每每接待外國朋友來台北時
    往往少不了故宮博物院這一個行程
    參觀的次數已經超過十根手指頭
    裡頭的珍藏品百看不厭

    最近覺得法藍瓷也許可以與它媲美
    與香奈兒同為時尚精品香奈兒的法藍瓷
    不知道甚麼時候開始
    會變成來到台北時另類的視覺饗宴

    法藍瓷設計流程
    http://www.asiahowto.com/player.jsp?id=1376
    [版主回覆11/14/2012 23:50:55]感謝您的光臨. 所介紹的瓷器設計與製作連結, 真是專業. 學習了.

    回覆刪除
  4. 多看多做以後就能刀隨心轉了
    [版主回覆11/24/2012 00:59:04]是啊! 我也是努力的往這個方向在行進.
    奈何一週只能玩一天半, 車三五個小物件的. 看來要隨心所欲.
    這路子還長得很呢!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