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:習作014-20121011-01-烏心石小碗-A
高:39mm 直徑:98mm 厚度:6.4mm
記得之前在亂舞藝場和灰仔學長一起學藝時,很羨慕學長在學車碗的刀法。心想,哪個時候我也可以拿車刀親自車個碗?
自從九月跟 林 老師學了板料的車法之後,車碗,好像是可以做得到的事。於是取了塊老烏心石的板料,試車了這個小碗。
這塊烏心石真是不錯車,韌而不死硬,紋理細緻,色澤沉而雅。正自得意間,太太冷不防的下了個評語:
可能是你在故宮待過,你的線條都太過中國了!
咦!我怎麼都沒想過,只覺得這樣的線條最順眼,不自覺的就被自己給定了型。
下回改改看。
圖:習作014-20121011-07-花梨圓盒-A
小兒子子謙有一日跟我提到,他的嗩吶老師是用木盒子來裝嗩子的,希望我能車個木盒子送老師。
於是,就用緬甸花梨的地板料來車,只是厚度不足,只好用兩塊拼合的方式,上下兩半就得備料四片。
思考著,怎樣的工序,才能保留最大的厚度。終究還是給我留下最大厚度了。自我高興中。
很愛這塊緬甸花梨木料,作業時總有股濃厚的香味,不知該如何形容。木紋色彩也頗有可觀性,打磨後具有光澤,車成印泥盒樣式,拿在手上的手感厚實飽滿,令人喜愛。只是有針頭大的氣孔,而木質也較硬脆些。
圖:習作014-20121014-08-相思梅瓶-A
高:168mm 直徑:79mm
看著到手的相思木,因為感覺已充份的乾燥了,所以躍躍欲試,急著想感受一下硬韌的車刀手感。
還是以最熟悉的梅瓶,做目標物。
先截一段約 二十公分 的木段,找到心材的中心點。架上車床,先將受蛀蝕的白標車掉。竟然還能看到白色的蛀蟲,約有 15m m 長,頭好壯壯的。這下有點緊張了,得找時間把所有受蛀的白標先清掉,然後燒掉,以免留下蟲卵,形成災害。不過,這麼多支的木料,一時還真是處理不完呢!盡力囉!
車相思木的整體感覺是,如果是銳利的車刀,則車削有Q度,並不難車。但是容易鈍化掉,當車刀鈍了時,不僅得花死力,而且常會滑刀彈刀,危險又常挫折。
可是完成的作品,有著大理石般的花紋。入手又沉甸甸的,很有高級木的手感。也很好盤養,先用水砂紙磨到 #1000。然後用布不斷的擦拭,即可顯現光澤。
圖:習作014-20121017-05-相思梅瓶盤養前與後-A
可惜,第四天就出現了兩道不算小的裂痕,只得趕快亡羊補牢一番。
哇!出這麼多好物!
回覆刪除林老師板料車法,跟西式車法差異很大,西式車碗有碗鑿來相助,我們學的是林老師車碗法,不用換刀,也可以游刃有餘.
[版主回覆10/31/2012 10:21:44]
每個週末,小孩子都得到國樂團團練,不用相陪,所以就有整整的時間可以玩囉!
西式的車法沒見過玩過,真不知道差異在哪裏?哪天也來試試!林老師的刀法還頗神奇的,不過,在塑型時的線條掌握,需得有相當的經驗,才能刀隨意走。否則感覺上老是覺得車刀總是被木頭帶著跑呢!
還有我用銼刀自磨的挖刀,好像是鋼性不夠還是怎的?很容易鈍掉,尤其是挖相思木,常常因為不知不覺鈍掉挖不動了,又加施力就使用車製物偏離中心。頗傷腦筋!
再來研究看看如何能車出 4mm 厚的碗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