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5月17日 星期四

琵琶211-清夜遊重髹紀事

2012/05/12
維修前觀察

圖:清夜遊-20120512-重髹前-01-全貌-A

1四相十品
2鳳尾薄而狹長。

3原有琶銘為陰刻,後人填平改貼貝另名。

4頸部漆面有微裂
5原銘刻處以汽車補土填平,可能因為未乾即磨平或上漆,結果日後造成收縮凹陷。整個漆面凹凸不平。

6、原漆為黑色亮面,後漆為黑色霧面。疑因前漆亮面沒做打毛處理,以致後漆面附著不住而剝落,形成斑紋處處,琶主人因此而思重髹。

圖:清夜遊-20120512-重髹前-04-二漆脫落-A


二、材質
1、四相:黑牛角,九品:頂端現白色,其餘塗黑,不知其材質為何?

2、覆手:鐵刀木。絃眼:透明亞克力。過駒:白色亞克力
3、天地人牌:白色亞克力。

4、琶名:後人改貼白珍珠貝。
5、桐面:梧桐。桶身:梧桐。鳳尾:香杉。

6、絞子:雜木上漆。


三、做工

1、二絃軫眼挖偏,形成兩個圓心孔。
2、鳳嘴下方的三才牌,不工整。

3、覆手少三道白線和淺溝。
圖:清夜遊-20120512-重髹前-14-覆手-A



4、二、三絃眼處都有破損。
5、原刻銘,填金漆,填漆前沒打底,金漆下可隱約見到木料纖維毛細孔。粗糙的毛細孔,並不像是杉木類木料。

6、琶銘
A、原銘疑為昆江” or “昆仁。就印章遺痕與風格而言,似為後來所加。
 B、但是就刻字的位置而言,若是兩個字的琶銘,則佈字過高。若是三個字的位置則剛好。所以可能之一是原第三字被印章所取代。但是,第三字為了鑲嵌字,被挖了相當大的孔穴,已分辨不出是否原刻字的痕跡。
C、另一個可能就是,原來就有一個印記。
圖:清夜遊-20120513-除舊漆-01-鑲貝填滿汽車補土-A


7、漆法
A、以二度底漆打底。封住木料的毛細孔。
B、以黑色亮面化學漆漆面,再刻字填金。

8、刻字改貼貝者做工
A、將原琶銘全以汽車補土(水藍色)封填,再挖孔鑲貝,做工粗魯。
B、疑補土後未乾透即上面漆,造成補土乾後收縮,龜裂蹺起。
C、後來者以黑色平光化學漆髹塗,疑因未將原亮光黑漆打毛,以致新上之漆面,已多處脫漆。

四、整修過程
12012/05/12  先將填在琶銘上的汽車補土去除。

22012/05/13  原漆並無上底灰,漆層很薄,本意僅將原漆面打毛,誰知砂紙一過,即見木體。於是就將原漆全數磨除。於是才發現,原來桶身的用料為整塊梧桐木所斫成,頗為完整漂亮。唯在頸部有一橫向節點,使得頸部的強度減弱許多,將該節點填灰上膠加強。
圖:清夜遊-20120513-除舊漆-13-頸部有節點-A



圖:清夜遊-20120513-除舊漆-12-白身-A


3、觀此桶身用料,可以得知
A、原漆在頸部,有一道裂痕,即是這較弱的節點所致。
B、梧桐斫桶,吳老師在世時,頗渴望能有一把梧桐琶。謂,梧桐琶所發之音較。梧桐質輕共振較好,聲音容易發散,這或許就可以解釋,為何初彈清夜遊時,心中直覺其令人起煩燥心。另一原因,懷疑其面板亦過薄所致。
C、除掉兩道面漆後,木胎之上,原作者又用二度底漆封位毛細孔。二度底漆所形成的漆膜恐會妨壞生漆的附著力,故決定再以粗砂紙,一併將之磨除。使露出木質部份,以利生漆附著。
D、將箍藤的部份磨除後發現,清夜遊並非用傳統的箍籐工法,而是採用類似北琶的做法,桶身與邊是一體的,桐面則應該是鑲嵌進去的。
圖:清夜遊-20120513-除舊漆-14-一體成形的箍籐-A

42012/05/14  昨日清除原漆的工作,還剩鳳尾部份未完,今日將漆完全磨除,並做最後的整平,準備明日即可上漆作業。
52012/05/15  上固木漆,並調灰漆(黃土粉+木粉),以填補凹處。

圖:清夜遊-20120516-第一次補灰-03-固木補灰-A

62012/05/16  將填灰部份,初步整平些,有缺口處,再次調灰漆補足之。
圖:清夜遊-20120516-第一次補灰-08-磨平-A

圖:清夜遊-20120516-第二次補灰-01-A

72012/05/17  將第二次補灰磨平,動作擴及較大的面。由於漆灰乾後,會些微的收縮,或有氣室漏失處,為數已不多,但是還是得做第三次補灰漆。
圖:清夜遊-20120517-第三次補灰-02-打磨-A

圖:清夜遊-20120517-第三次補灰-03-補灰-A


72012/05/18   先將第三次填灰磨平,即補灰完成。以黃土粉調生漆成細灰,直接通體髹塗,第一次細灰。
圖:清夜遊-20120518-第一次細灰-04-髹完-A


82012/05/22    不打磨,用面漆加鹿角霜調成細灰,做第二次髹塗。

92012/05/23  第二次的髹塗表面摸起來已乾,可是在剔除貝上漆時,發現它內裡是未乾的。只好再等待了。
圖:清夜遊-20120525-第二次細灰後-01-剔漆-A.JPG

102012/05/25    #400 砂紙墊木先磨平,再用#600整個漆面砂磨。預備直接上面漆。
圖:清夜遊-20120525-第二次細灰後-04-水磨-A.JPG    (這張照片的漆面是抹水照的)

112012/05/28    第一次面漆。
圖:清夜遊-20120528-第一次面漆-01-漆前-A.JPG    (這張的漆面是乾後照的)

圖:清夜遊-20120528-第一次面漆-03-漆後-A.JPG


122012/06/08    第一次面漆乾後水磨 #1000 ~ #1200

132012/06/12    第二次面漆(好不容易,終於在 06/09 將銅印完成,期間公司旅遊,又帶家人到墾丁遊玩三天兩夜。銅印還帶到墾丁施作。然後又到知竹通寶陳老師處學治竹雕刀具。接著 06/12 一場豪雨將公司沖得一團亂,倉管就累得像無頭蒼蠅般。)

142012/06/17    將第二次面漆用 #600 輕力磨平。    2012/06/18   毛筆沾漆將琶邊牆補強。
152012/06/24    發現琵銘鑲嵌的填補處,仍有細微的不平。於是再調灰將之填補。順便再刷琶邊牆補強。
162012/07/02    將琵銘填補的漆灰用 #400 磨平。然後從 #600#800#1000#1500#2000,一次一次的水磨。   
172012/07/03    用臘推光,摺漆。
182012/07/04   第二次推光,再摺漆。
192012/07/14    第三次推光,並作最後整理。
終於將清夜遊的重髹作業給完成了。與重髹前的樣貌做個比較。
 
圖:清夜遊-20120512-重髹前-02-琶銘-A.JPG

圖:清夜遊-20120802-06-重髹完成-A.JPG

08/13  將琶交到原主人手上。琶主很滿意那種乾淨平整的視覺與觸感。幾個月下來,終於是不負所託了。







8 則留言:

  1. 看了半天,隔行如隔山,行行出狀元,浮塵兄您真是我的偶像啦.
    [版主回覆05/18/2012 11:05:23]學長,我在做的只是個漆工的工作而已。沒甚麼大學問的啦!你這麼說,會害我臉紅的。
    有車床玩就專心玩車床,現在沒車床玩,就把耽誤了的委託給他進展一下。可能是我寫得太過雞毛蒜皮了,害學長看沒,下回改進!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好手藝,真是細心!
    [版主回覆05/19/2012 00:42:57]每回我拿到一把陌生的琵琶, 總是會想要多了解它一些. 或許別人並不在意這些支離瑣碎的故事, 但是能為每一把琵琶作品尋得屬於它的歷史沿革, 彷彿重新賦予鮮活的生命一般. 我樂意為之.
    謝謝鼓勵!

    回覆刪除
  3. 修復 比新作還費工....
    [版主回覆05/19/2012 18:37:22]小當家的真也是內行人,一語說中修復器物的尷尬.
    若不是很愛那件器物,有時候是很提不起勁來修的.
    近來有作品嗎?

    回覆刪除
  4. 1.昨已告知靜芬有此網站請她上來看.
    2.經詢靜芬.此琶乃吳老師贈與.不過吳老師曾告訴她說:被他搞壞了.清夜遊入螺片是否是榮茂先的風格?
    [版主回覆05/20/2012 10:42:59]搞壞?壞在哪裡呢?
    從琵琶的外觀上,看不出有損壞的感覺!覆手和九品也沒有重貼的跡象.
    入螺片的形風,經你一提醒,趕忙去比對”展舞”的琶銘,果然風格有點類似.但是,就我所知,有門路的人,在兩岸間可以找到代工切字的.所以就琶銘來分辨斫製者,有點冒然,除非他有落款.
    吳老師也是愛動手DIY的老先生,你看有沒有一種可能?他請榮茂先帶一副琶銘來,老師自己動手改?不然,你覺得可能只為了改琶銘,而將清夜遊送到屏東,改好後再從屏東送回台北嗎?
    而且重要的一點,榮茂先生工藝水平,是有專業高度的.

    回覆刪除
  5. 如同補漏水一樣困難.
    看您介紹與製作真的是高手
    [版主回覆05/23/2012 00:04:17]"高手", 我可不敢當, 只是願意耐下心來聽琵琶說說話而已.
    大漆重髹, 雖然麻煩, 但是知道方法有耐心, 就做得來的.
    比起抓漏, 我倒是一點辦法也沒有呢!

    回覆刪除
  6. 大開眼界~~~
    [版主回覆05/23/2012 00:09:58]"開眼",
    同學, 難不成你要學灰仔學長, 車有兩隻眼的瓶子?
     

    回覆刪除
  7. 搞了好幾個月,真是厚工!!<br>
    漆器真是標準慢工細活~~~
    [版主回覆10/14/2012 21:50:54]是啊! 漆工藝就是要有細心和耐心.
    至於搞好幾個月, 是因為我只在下班後, 隨興做做的原故啦!

    回覆刪除
  8. 學長好厲害喔    我最近重新學古箏 也學琵琶 你有製作琵琶嗎   我是--裕琳
    [版主回覆04/25/2013 23:51:26]原來是裕琳學妹喔! 許久不見了, 你也平安喜樂!
    音樂是人們不離不棄的好朋友, 任何時候都可以親近的. 再拾起你所擅長的音樂, 很好啊! 祝福你.
    我玩古琴, 斫古琴, 你是知道的. 在古琴之前, 我也玩南管樂, 當然後來也斫南琶.
    注意喔, 是南琶喔, 與國樂琵琶的用材音色音律, 是截然不同的. 當然我也斫了一支現代音律的六相二十四品南琶送給女兒. 有機會我再 PO 上來, 給格友們瞧瞧!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