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9月28日 星期五

浮塵學車軹-206-紅檜迷你梅瓶

 


圖:習作011-20120923-01-習作合照



 


本週 (09/23) 的習作,先延續上週小碟的練習,作盤的練習。


 


:習作011-20120923-02-盤合照



直徑:150mm。厚度:


這些小盤子木料,用的也是棧板雜木拼接而成。雜木的變數很大,相對的,車功也得面對相當大的考驗。不曉得是甚麼木,車刀極容易鈍掉。磨刀磨到快抓狂。


 


老師的耳提面命,車圓的基本練習是不敢忘的!


 


圖:習作011-20120923-09-花梨佛珠



材質:花梨木  直徑:12mm


 


上週練車的時候速度慢,還用砂紙,今次練車,已改善很多了。不用砂紙,速度就快很多,亮度也漸漸出得來。


只是要維持大小一致,還是有些困難。常常一不注意車刀一沉就小了 1~ 2m m


 


圖:習作011-20120923-12-相思佛珠



材質:相思木  直徑:14mm


 


花梨木性脆,尚稱好車,接著取相思木來練習,相思木性韌,這刀拿起來就仿如千金重,唉!這週的磨刀可磨得夠嗆的了!


 


圖:習作011-20120923-06-紅檜桌腳料.jpg



這是在家裡陽台翻到的舊桌腳。


是浮塵還是小學生時,家裡的書桌,距今也有四十餘年了。浮塵的祖父是個木匠,所以家裡的木器用料都很講究。可惜被拿來當工作桌,十餘年前舊房翻修,有點搖晃的這張桌子就被儲放在半露天的陽台上,風吹日曬雨淋的。如今結構已經散掉了,而腳料尚可再利用。


 


圖:習作011-20120923-07-紅檜桌腳料.jpg



用鏈鋸裁斷,濃濃的檜木香料即飄散出來。從切斷面呈現的年糕色,心中一陣雀喜,必定是重油的木料。難怪歷經近五十年的歲月,香味依舊濃厚如此。木料上的黑漆,估計應該用的是生漆。


 


圖:習作011-20120923-03-紅檜小梅瓶.JPG



還是先來車個比較有把握的梅瓶。高:49mm  直徑:30.8mm


果然是重油的紅檜。車刀走過,即呈現出油亮的光澤。可惜,切下作品後,撫摸作品表面還是有些微的纖維毛刺感。所以只能用小號數的水砂紙,一號一號的磨。最後只以化纖布推光,油脂即被調上表面,形成一層自然的光澤,令人愛不釋手。由於油脂夠,把玩時手漬不易沾污器物,所以決定不上底漆。


2012年9月12日 星期三

浮塵學車軹-205-香柚瓶&小碟練習

 


圖:習作010-20120909-16-習作合照



 


上週末沒到台北,處理一些生活雜事之後,就有好多的時間可以在車床前消磨。


 


首先要對付的是上上週在車床協會留下來的,大亂節香樟木塊。這塊木頭有兩三個枝枒組成,老師說車出後紋路會比較多變化。


雖說如此,但是凌亂的順逆木紋、節點、髓心等等,真是吃足了苦頭,彈刀連連,即使在家中練習,用比較充容的心情慢慢耐心的走刀,也頻頻的磨刀。可是依舊是滑刀、彈刀連連。


本來預計車 180m m 高的大肚瓶作品,卻一路縮到 130m m。直徑也一層層的內縮到 90m m


 


圖:習作010-20120909-02-香樟柚子瓶.JPG



看這個瓶型,像不像中秋應景的文旦柚?大小握在手中,又恰如麻豆 80年老欉的柚子。還頗討喜的,就這樣定案不繼續修了。


看那個尖嘴吧,我的本意並非如此的。一切都是彈刀的錯,但是錯得還蠻可愛的就是囉!


 


車完了柚子瓶,接著就是印泥盒的延伸練習 ---- 小碟子。


 


隨手在我的工作室翻找一些剩料雜木。練習小碟子有一個好處,就是,可以充份的消耗掉小碎料。


 


圖:習作010-20120909-06-雜木淺碟.JPG



這塊應該就是棧板所使用的雜木板料,不知名。可是車完之後,木紋還頗有可觀者。


 


圖:習作010-20120909-10-檜木邊材淺碟.JPG



這塊呢!就是木柵 汪 老師剖木時剩餘的檜木邊材。沒甚麼香味,木質還算細緻。主要是,免於其被燒掉的命運。


 


練完了軟木,再找些較硬的緬甸花梨板料來試試。


 


圖:習作010-20120909-14-花梨淺碟合照.JPG



圖:習作010-20120909-15-花梨淺碟合照.JPG



碟子的直徑大約都在 80m m 。而高度則是 12.5m m 上下。


新磨製的挖孔刀,在這花梨木上,算得上是輕鬆如意的!


2012年9月10日 星期一

浮塵學車軹-204-新磨挖孔刀

為了開始練習車碗,挖孔刀的使用比重就增加了。於是利用時間重新再磨製了一支。


 


圖:習作009-20120902-01-挖孔刀.JPG



 


 


在亂舞藝場學習基礎課程時,曾用舊的銼刀仿製了一把挖孔刀。如下圖。


 


圖:20120415-挖孔刀&刀柄.JPG



 


但是這把挖孔刀,每次被老師看到就被 K 一次。


原因是,我用的舊銼刀是半圓銼,又將圓面朝下跨在刀架上。老師說,這樣不穩,挖軟木或許尚可,若是硬木,那就危險了。


 


當時或許並非當務之急,所以也沒很積極的重磨。如今既然要進階了,挖孔刀勢必不可少,於是乖乖的到五金行挑一支較厚實的平銼。重新再磨製一把挖孔刀。


 


圖:習作009-20120902-04-挖孔刀.JPG



 


並再為它配上刀柄。


 


圖:習作009-20120902-03-挖孔刀.JPG



 


這支刀柄是用一般樓梯用的木欄杆,看其木質,似乎是柳安木。


 


現在車起車刀柄來,真的是照輕就熟。而且線條流暢,也稱手好握。看來,不斷的練習,刀功還是有進步的。高興!


 


這個挖孔刀,看似形狀有出來,可是實際在挖孔時,才發現刀形與角度,都還有許多的眉角須注意的地方。一點一點的實驗改進,現在挖起來就順手多了。


2012年9月4日 星期二

浮塵學車軹-203-烏心石印泥盒

 


2012/09/01  六點的火車,天剛亮就北上汐科站了,這是最接近木器車床協會的交通點。 林老師說會順道接我協會,果然一下火車,出車站就看到老師的火紅汽車。時間是八點半,早起的鳥兒,心情大好!


 


心情好的第二個原因是,今天老師要教我們印泥盒的車法。那個曾經在網路上驚鴻一瞥的黑檀木印泥盒,竟讓我著魔般的一直念念不忘。


 


圖:習作008-20120901-29-烏印盒.JPG



 


今天印泥盒的學習重點,是在於板料的車製刀法。這刀法在觀摹過老師教灰仔學長車碗時,就已經有些許概念。只是一直沒有勇氣下刀練習,今天在老師的示範講解,與在旁監督下,終於下了車板料的第一刀。


 


圖:習作008-20120901-01-老師幫裁料.jpg



從家裡帶來了一塊烏心石老料,請老師幫忙裁成大小合適的圓板材,就當作今天的練習材料。


 


圖:習作008-20120901-04-老師車文昌筆.jpg



備完料,趙理事長就請老師用花梨木車一支約兩尺長的文昌筆。這是遠在美國的趙家女兒,特地透過 FB 請託 林 老師。說是要展示給外國友人看的,真是利害,老師的作品也即將漂洋過海,走向國際化了。


 


圖:習作008-20120901-06-老師示範瓶.jpg



看完了老師精彩的文昌筆,各自回去車香樟瓶。這個瓶是東東學長的作品,老師做最後潤飾。


 


而我的樟木有個大亂節,竟滑刀連連,車得亂七八糟的。就不留照片,以免打擊信心與興緻。


老師看我無心在樟木瓶上,就說把木頭收起來,先上印泥盒的刀法工序吧!真是救了我一命。


 


老師拿了柳安木做示範。邊車製邊說明刀法要領,然後將印泥盒完成後,整個的工序就完全的呈現。


 


趁著印象鮮明的時刻,拿起準備的烏心石,依著老師的工序,一步一步的進行。陌生的刀法技巧,好幾次都想求救老師,後來想想,不管好壞,實際車過,才是真體驗。於是硬著頭皮,繼續車下去。


 


圖:習作008-20120901-08-烏印盒-公榫.jpg



這是公榫的半邊。


 


圖:習作008-20120901-25-烏印盒.JPG



 


圖:習作008-20120901-27-烏印盒.JPG



 


終究還是讓我給完成了。


 


能完成這個印泥盒,讓我學到了板料的刀法技巧,使得我的車軹學習,更加完備。以後我可以車製的主題,就更加寬廣了。


 


林老師,真是謝謝您!